在草方格的守護下,包蘭鐵路60多年暢通無阻。同時,在珍貴的“沙漠皮膚”——生物土壤結皮作用下,鐵路沿線兩側經歷著由沙向土的生態(tài)演變。
工人扎下草方格為沙漠織“毛衣”。
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水分平衡觀測場,科研人員使用植物根系掃描儀測量植物生長情況。
科研人員為沙生植物計算“水賬”。
工人手持植苗器,在草方格內栽植檸條、花棒等沙生灌木。一畝地約667個草方格,可實際栽樹186棵,不到三分之一。這是以水定產,讓苗木生根發(fā)芽能夠適應自然降雨量的需求。
平躺的麥草被軋草刀輾壓后一秒“站立”,深度、寬度一致且效率翻倍。
工人在沙丘上鋪設草方格。秸稈以每畝地70元的價格被收購,周邊群眾因治沙每年能為家庭增收5萬元至6萬元。
工人使用水分傳導式精準型沙漠植苗工具種植花棒。使用這種“干”字形工具種植胡苗木根系可被送至50厘米深的濕沙層,苗木的栽種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造林效率提高了1倍。
寧夏中衛(wèi)市黃河流域規(guī)?;郎持紊?023年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中衛(wèi)市直項目區(qū))二期22標段,工人扎下草方格為沙漠織“毛衣”。
4月19日,寧夏中衛(wèi)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交界處,從空中俯瞰,沙海漫無邊際,人縮小成為一個個黑點,渺小得像螞蟻一樣,但縱橫交錯的草方格非常壯觀,擁有對抗沙漠的磅礴力量。
“迎風坡的沙子被吹實了才可以栽樹,背風坡都是浮沙,挖下去1米都是干的,別浪費了苗子?!必撠熑俗屑殗诟乐紊彻と藗?,天剛麻麻亮,百余人組成的“沙治大軍”已向沙漠腹地挺進。
寸草遮丈風。60多年前,舉世聞名的“治沙魔方”麥草方格在這里誕生,將流沙成功固定在1米見方的格子內,便可栽種檸條、花棒、楊柴等耐旱植物了。
“刮風時沙子繞著‘草墻’轉,久而久之方格內便形成一個四周高、中間低,類似鍋底狀的旋渦。降雨后種子生根發(fā)芽,沿著方格邊緣生長,傳統(tǒng)的麥草方格就升級成了‘植物草方格’?!敝行l(wèi)市國有林業(yè)總場總工程師唐希明介紹道。
“突突突……”金沙海景區(qū)附近地勢平緩,機扎草方格正在作業(yè),這是由手扶車車頭和代替輪胎的兩片圓形軋草刀組成的“軋草車”,只要在沙地上平鋪兩行麥草,工人推車而過,麥草便被整齊地軋進沙地里,效率翻倍。
今年,中衛(wèi)市計劃在黃河“幾字彎”北部建成一道153公里的生態(tài)廊道,以阻擋騰格里沙漠向東南移動。
在中衛(wèi)市境內烏瑪高速公路一側,長1000米、寬100米左右的區(qū)域呈現出與周邊黃沙截然不同的灰綠色,薄薄一層,像被子一樣“蓋”住了沙丘。
這片人工藍藻結皮示范區(qū)蘊含著治沙人20多年的心血,通過在沙面接種藍藻、地衣、蘚類等隱花植物促進土壤結皮而形成。起初是灰白色,隨著結皮變厚而變黑,最終轉為綠色,生長出苔蘚植物,標志著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形成了,治沙的“終極目標”——由“沙”變“土”實現了。
生物土壤結皮天然形成至少需要10年,而人工培養(yǎng)將進度縮減至少一半。當前,人工生物土壤結皮技術正成為我國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前沿探索和有效的生物策略之一。
4月19日19時許,當夕陽透過云層灑向沙丘,勞作了一天的治沙工人即將收工。
“您知道自己參與的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zhàn)嗎?”
“知道呢,我覺得‘攻堅戰(zhàn)’這個詞用得特別好,我們與沙漠搏斗了一輩子。過去吃飯,碗里永遠摻著沙,早起出門,扒開沙子才能推開門?,F在沙地變綠洲,那么多外地人來看我們的治沙奇跡,可不就是打了勝仗嘛?!奔易≈袑幙h大戰(zhàn)場鄉(xiāng)的蘇梅每天在沙漠里植綠9小時,收入130元。她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也為家鄉(xiāng)的天藍地綠做著自己的貢獻。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