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毛片高清无码麻豆视频,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不卡,黄片下载wwww,91精品视频观看,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岛国美女少妇一级片

林草網群 臺歷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林草產業(yè)博覽 > 生態(tài)旅游 > 正文 站內導航

黃金臺

媒體:原創(chuàng)  作者:黎云昆
專業(yè)號:黎云昆 2022/9/3 19:45:39

黃金臺

黎云昆

  

定興不僅人才薈萃,而且名勝古跡多多。

定興境內有荊軻刺秦王時的荊軻渡、北齊義慈惠石柱和元代慈云閣等國保文物。

定興最有名的古跡還應該是燕昭王所筑的黃金臺了。

昔日黃金臺,在今定興縣城西南30里的高里鄉(xiāng)北章村臺上,目前遺址尚存。

近年來,為了發(fā)揚和開發(fā)當地的旅游資源,定興又在市區(qū)興建了一座黃金臺(臺內為定興博物館)。黃金臺高20余米,四邊各長200余米,可謂高大宏偉。登臨俯視,可占盡一方形勝(圖1)。

圖片

圖1

燕昭王與黃金臺的故事,已經在中華大地流傳了千百年了。

燕昭王即位之時,正逢燕國內亂之后,齊國發(fā)兵,攻破燕國,殺掉其父燕王噲。燕昭王為報國恥家仇,便與其相國郭隗商議,如何能夠得天下賢士,共圖大業(yè)。

郭隗便給燕昭王講了古代君王讓內侍攜帶千金去買千里馬,但那人見一匹死去的千里馬,便費五百金將馬骨帶回。昭王一見馬骨大怒,此死骨何用?內侍答道,死馬且得重價,還愁得不到活馬嗎?沒過幾年,即得千里之馬三匹。郭隗說,現在大王欲致天下賢士,請以隗為馬骨,這樣,比我還有才的人,還怕他不來嗎?

于是,昭王特為郭隗筑宮,執(zhí)弟子之禮,親供飲食,北面聽教,極其恭敬。又于易水之旁,筑起高臺,積黃金于臺上,以奉四方賢士,稱“黃金臺”。

僅此一舉,燕昭王重用人才的聲名,傳布天下。有鑒于此,趙國的劇辛入燕為將,實施變法圖強;周國的蘇代入燕為上卿,為燕破齊出謀劃策。齊國的鄒衍入燕為國師,大力種植五谷,恢復生產,積累了稱霸的雄厚國力;趙國的樂毅由魏國入燕,拜相國、上將軍,統帥趙、楚、韓、魏、燕等五國聯軍,秦將白起、趙將廉頗、韓將暴鳶、魏將晉鄙等名將均在其麾下,一并攻打齊國,連下七十余城,直搗齊國都城臨淄。在這些俊才的支持下,燕國終于成就了霸業(yè)。

當時的燕國是何等的風光!

唐獨孤授《燕昭王筑黃金臺賦》:“屈於一人以釣士,則開霸而圖王;侈於一臺以釣國,則兼大而稱強。”所費不少,但得益多多。

“唐人《黃金臺》詩云:‘燕昭北筑黃金臺,四方豪俊乘風來。秦家燒書殺儒客,肘腋之間千里隔。’”(元王惲《秋澗集》)此詩很好地詮釋了人才的重要性。秦始皇后來不重視人才,焚書坑儒,結果江山易色,二世而亡。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人才是可以流動的。而且各國對于外國人和出身貧寒低賤的人才并不歧視。以最后一統天下的秦國為例。秦國最著名的六位丞相百里奚(虞國,奴隸),蹇叔(宋國,隱士),呂不韋(衛(wèi)國、商人)、商鞅(衛(wèi)國、沒落貴族),張儀(魏國、沒落貴族)、李斯(楚國、小吏),他們都是外國人,而且都沒有顯赫的出身。尤其是張儀,先為秦相,后為魏相、又為秦相、為楚相,最后又為秦相、為魏相。這樣的人,秦王都敢重用,因為他就是人才。

當時的列國關系很有意思。齊國攻燕,陷都城,殺國君,但并未滅燕。反過來了,燕國攻齊,破七十余城,連下都城,致齊君逃亡,也不滅齊國,頗有兼兼君子風度。燕國是與周公同時輔佐周成王的重臣周召公的封地,齊國是周太公望,即姜子牙的封地(后為權臣田和篡位,但也為周天子認可),他們都認帳。

試想當年秦不滅六國,不一統天下,人才能夠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各國必然爭先恐后設法留住人才。哪個國家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好,人才就會向哪個國家流動。相反,哪個國家不重視人才,人才便可以離開那個國家,正所謂“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論語·泰伯》)。資金是和人才在一起的,人才走了,資金也跟著走了,而且,最糟糕的是,人才一跑,不僅資金跑了,老百姓也跟著跑了。老百姓跑了,國君就失去了統治的對象,這是最危險的。所以一國之君,不能為非作歹,必須圖謀進取,留住人才、留住資金、留住百姓,否則只有等死了。這樣,一個相互競爭的局面自然產生。如果真能如此,后來的中國,真難以想象。

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不過,天下人才僅用黃金、用錢就可以買到嗎?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他們都是為錢而來的嗎?

燕太子丹欲刺秦王,田光刎頸以薦荊軻;送荊軻于易水之上,夏扶又刎頸以送。荊軻為刺殺秦王,找樊于期借他項上的人頭,樊二話沒說,拔劍自刎,將自家頭顱獻出。這些人都是為黃金、為錢嗎?

秋瑾有一《黃金臺懷古》詩:“薊州城筑燕王臺,招士以財亦可哀!多少賢才成底事,黃金便可廣招徠?”(《秋瑾詩集》)天下人才用黃金、用錢就可以買到嗎?

金乃世之常物,士為國之金寶。

如果當政者連他最喜愛的黃金都舍不得,那怎么能相信他能夠愛惜人才呢?!能舍得黃金,才能說明他真愛惜人才。

明薛瑄《讀劉靖修黃金臺詩》:“賢者何曾為此來,黃金空復壘髙臺。先生志節(jié)超千古,一曲清風溢九垓。”(明薛瑄《敬軒文集》)

其實,很多人不是沖錢來的。他們要的只是君王的一個態(tài)度。

但是,人活著,要吃、要穿、要住、要行,沒錢是絕對不行的。

清金朝覲有《黃金臺》一詩說的非常好:“漫說君王好俊才,想來名士也貪財。黃金霍霍終須盡,慷慨悲歌孰再來。”(《三槐書屋詩鈔》)

錢到底是好東西。

更何況,英雄也有末路之時。

韓信當年窮得連飯都沒得吃,要不是洗衣服的老太婆把自己的飯讓出給他吃,說不定就江邊又多出個餓殍一具。那后來的人們誰會知道韓信是誰呢?

那時,他不需要錢嗎?他若有錢,何至于此。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有一詩寫得很好:“高高黃金臺,燕趙爭趨風。后來得荊卿,恩禮盡鞠躬。丈夫易感激,況在窮厄中??c衣登素車,函谷眼已空。呂政當野死,燕丹無奇功。俠骨化為鐵,血變海水紅。英憤氣不磨,今為亙天虹。”(《周濂溪集》,一說為劉過詩)

“丈夫易感激,況在窮厄中”,的確是這樣,尤其是身處困境的英雄。對他們而言,錢真還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史上不愛錢的人還是大有人在。但這些人中,家境富裕的當不在少數。

漢景帝時的竇嬰,就是一例。“孝景三年,吳、楚反,……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竇嬰為竇太后的親侄子,自己也曾任富甲天下的吳國國相,家里自然不缺錢。

當時的人才最終的去處,便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除此之外,別無出處。

當年耕于莘國之野的伊尹,渭水垂釣的姜子牙,躬耕于南陽的諸葛亮,莫不如是。

就連自詡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也是一樣。

文天祥被捕之時也曾想一死了之。“予嘗服腦子(龍腦香,即冰片,從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fā)油中取得的結晶。)二兩不死,絕食八日又不死。”(宋文天祥《指南后錄·臨江軍詩跋》)

文天祥不是第一個吃腦子自盡的宰相,三年以前,前宰相賈似道不想活了,硬是把腦子吞了下去,但是他沒死,只是有點兒瀉肚。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龍腦香》:“宋文天祥、賈似道(南宋晚期權相)皆服腦子求死不得,惟廖瑩中(南宋官吏,與賈似道友善)以熱酒服數握,九竅流血而死。此非腦子有毒,乃熱酒引其辛香,散溢經絡,氣血沸亂而然爾。”

由此可知,文天祥所用方法不當。絕食八日不死,是時間不夠長,再絕食八日,能不死否?

真想死,太容易了??梢蕴鴺恰⒖梢酝督?,可以上吊,再不行,咬舌而死。問題是,他不想死。

文天祥后被執(zhí)送大都(今北京)。“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時世祖皇帝(忽必烈)多求才南官,王積翁言:‘南人無如天祥者。’遂遣積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xiāng),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宋史》)

文天祥不能直接作官,否則他的一世功名便泡湯了。他希望“曲線救國”,先讓元帝先放他回鄉(xiāng),去作道士,然后再出山作顧問。

這樣,他在京城等了三年,后來京城附近有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作亂。忽必烈擔心留著文天祥多事,最終還是將其處死了。詔令發(fā)出之后,忽必烈幡然醒悟,急令刀下留人,但為時已晚。

如果當時傳令兵的動作再快一點,或刀斧手的動作再慢一點,以后的事情就很難說了。

他終不想死,否則,一身治國之道,豈不白學了。

文天祥之弟文璧以宋朝官員降元成元朝官員。對這樣的變節(jié)行為,文天祥對此也持容忍態(tài)度。

如果當初劉備沒有管住張飛,讓這廝一把火燒了諸葛亮的茅廬,大概就不會有后來的“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也就沒有威震華夏、千古頌揚的諸葛亮了,諸葛亮也就是老死蓬蒿的一介農夫。

有人才必有明君,有明君必有人才。

一個要賣,一個要買,誰都攔不住。

不過,真正有大學問的人,是不會隨便出山的。伊尹經成湯三聘方肯就職,諸葛亮經劉備三顧茅廬方肯出山。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一旦選擇錯了,棄之不忠,隨之不智。

所以,聰明的國君,需要拿出誠意來。

燕昭王高筑黃金臺就是這個意思。

有了黃金臺,不愁沒人來。

當然,黃金臺不止定興有。

易縣有黃金臺。

明李賢《明一統志》載:“黃金臺在易州東南,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士故名。”

歷史上易縣還另有黃金臺,為燕昭王與燕太子丹所筑。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易水)一水逕故安城西,側城南注易水,夾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百步,有二釣臺,參差交峙,迢遞相望,更為佳觀矣。其一水東出注金臺陂,陂東西六、七十步,南北五十步,側陂西北有釣臺,高丈馀,方可四十步。陂北十馀步有金臺,臺上東西八十許步,南北如減,高十馀丈。昔慕容垂之為范陽也,戍之,即斯臺也。意欲圖還上京,阻于行旅,造次不獲遂心。北有小金臺,臺北有蘭馬臺,并悉高數丈,秀峙相對,翼臺左右,水流徑通,長廡廣宇,周旋被浦,棟堵咸淪,柱礎尚存,是其基構,可得而尋。訪諸耆舊,咸言昭王禮賓,廣延方士,至于郭隗、樂毅之徒,鄒衍、劇辛之儔,宦游歷說之民,自遠而屆者多矣。不欲令諸侯之客,伺隟燕邦,故修建下都,館之南垂。言燕昭創(chuàng)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故雕墻敗館,尚傳鐫刻之石,雖無經記可憑,察其古跡,似符宿傳矣。” 文中所言下都,即為燕下都。燕國曾于公元前四世紀在易縣營建燕下都,位今易縣東南部高陌鄉(xiāng)、凌云冊鄉(xiāng),距縣城中心4公里。

此文中的故安,即燕下都,有兩座黃金臺,燕昭王建于前,燕太子丹建于后。

東晉王隱《晉書》載:“段匹磾(晉朝官員,官至幽州刺史、假撫軍大將軍)討石勒,進屯故安縣故燕太子丹金臺。”

文中所言故安縣亦為燕下都。

今易縣又置黃金臺于縣城南8公里的燕子村(圖2)。

圖片

圖2

北京有黃金臺。

梁任昉《述異記》:“燕王為郭隗筑臺,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為賢士臺,亦謂招賢臺。”(明孫承澤《春明夢余録》)此為較早記載燕昭王黃金臺建在今北京的文字。

明章潢《圖書編》載:“燕山即今京師也。以燕然山脈盡于此,故曰燕山。昔燕昭王筑黃金臺,以招賢者故又稱金臺。”

明沈榜《宛署雜記》載:“按古稱燕趙多慷慨士,不曰荊、聶、田、樊,動能于笑談中報人死耶?然黃金臺實在今都城之東。”此說更為確定,燕昭王黃金臺實在北京城東。

明李賢《明一統志》載:“黃金臺在府(明初首都為南京,北京為北平府)東南一十六里,又一曰小金臺,在府東南一十五里。按,燕昭王于易水東南筑黃金臺延天下士,后人慕其好賢之名,亦筑臺于此。為京師八景之一,名曰金臺夕照。”

由此可知,北京原有兩座黃金臺,且臺高百尺,位于今北京城東“金臺夕照”故址。

曾任明吏部左侍郎的孫承澤《春明夢余録》:“燕城故跡,見于元人果羅羅《納延文集》者。一曰黃金臺,大悲閣、隗臺坊內。”此文更明確指出了燕京黃金臺的確切位置。

固安縣有黃金臺。

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鐘芳《登黃金臺記》注釋:“固安縣有黃金臺遺址沿久,或訛而此地亦據《圖經》得名耳。”

宋周密《齊東野語》:“余后見《水經注》云:‘固安縣有黃金臺,耆舊言昭王禮賢,廣延方士,故修建下都,館之南陲。燕昭創(chuàng)于前,子丹踵于后’云云,以此知王隱以為燕丹者,蓋如此也。”

徐水縣有黃金臺

“(趙)一清按:《一統志》,今都城及定興,安肅皆有黃金臺” (民國楊守敬纂疏,熊會貞疏《水經注疏》)

安肅即今河北徐水縣,即徐水也有黃金臺。

那么,這些個黃金臺,到底那個是真的呢?

有學者指出,易縣的黃金臺是真的,其他都是后人仿制的。

但是,乾隆帝卻另有觀點。他也曾寫了一首《黃金臺用沈徳潛韻》詩,詩的前言寫道:“都城、定興、安肅、易州皆載有金臺。徳潛詩:‘日照薊門淡’,亦指都城者言之。然李善引《上谷郡圖經》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里’,則易州似有據?;蛘弋敃r昭王延訪心切,置金於臺,原不一其防也。”(乾隆《御制詩集》)也就是說,燕昭王求賢心切,可能不止建了一個黃金臺。

燕昭王果真筑過黃金臺嗎?

《史記·燕召公世家》:“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原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

司馬遷此段描述應當說是非常精彩了。連燕昭王與郭隗的對話都詳細備至。但只提到為郭隗為“改筑宮而師事之”并無筑臺,甚至筑黃金臺之說。如果燕昭王真的為招攬?zhí)煜潞澜芏拗它S金臺,那將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太史公豈能放過不提?

漢劉向《戰(zhàn)國策》也只言“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此處所提與《史記》記載稍有出入。燕昭王直接為郭隗“筑宮”,而不是“改筑宮”。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則沿用《史記》的說法:“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

《戰(zhàn)國策》及《資治通鑒》也都未為提及黃金臺事。

太史公的確是歷史大家,他筆下的燕昭王是真實的。

燕昭王即位之時,正值國破家亡之際,他手上沒錢。即便他祖上有,也被攻破首都燕京的齊人席卷一空了。他能夠做的就是把破舊的宮殿改建一下,將二流的人才郭隗供起來。他沒有筑宮的錢,也沒有筑黃金臺的錢,更沒有放在臺上的可供人們隨意拿取的黃金。

司馬光寫此事,不從《戰(zhàn)國策》而從《史記》,也說明太史公的描述可信。

其后,三國孔融《論盛孝章書》:“昭王筑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fā)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此處提到燕昭王筑臺,但沒有黃金二字。

這篇文章是孔融寫給曹操請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當時孔融,救友心切,寫信時未必會去考證史上燕昭王是為郭隗修的宮,還是筑的臺,隨手寫成筑臺也是很有可能的。此外,曹操于官渡擊敗袁紹之后,為了營建鄴都(今邯鄲境內),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臺??兹趯懘宋臅r已是官渡之戰(zhàn)后五年,此時臺已筑成,而且曹操對此非常得意。曹操曾命自己的幾個兒子登臺作賦,其中曹植的《銅雀臺賦》最為曹操所稱頌??兹谶@樣寫,明顯有恭維曹操的意思,既然是求人,為什么不說些讓人高興的話呢?

再往后,南朝宋文學家鮑照寫了《放歌行》中有“豈伊白壁賜,將起黃金臺”,又在臺的基礎上增加了黃金二字,始有黃金臺之名。

鮑照的《放歌行》是詩,詩是可以發(fā)揮想象的,就像曹植寫的《洛神賦》一樣,不可以作為真憑實據。

但是此后,黃金臺的名聲大噪。不僅李白杜甫這些詩人、文人大肆吟詠歌頌,而且連《水經注》、《明一統志》、《清一統志》這樣的經典著作也都像模像樣地將黃金臺收入。

其實,燕昭王與燕太子丹都沒有建什么黃金臺。這故事都是后人編的,不過是反映了人們寄希望于明智的國君,能夠重視人才,禮遇人才,進而實現富國強兵的美好愿望而已。

  

  

閱讀 9214
省份 融媒體指數 融媒體系數
平均數 NaN 1
北京119NaN
天津24NaN
河北162NaN
山西40NaN
内蒙古20NaN
辽宁21NaN
吉林23NaN
黑龙江477NaN
上海78NaN
江苏115NaN
浙江95NaN
安徽8NaN
福建484NaN
江西551NaN
山东49NaN
河南10NaN
湖北217NaN
湖南10NaN
广东1967NaN
广西1NaN
海南0NaN
重庆15NaN
四川3319NaN
贵州9NaN
云南62213NaN
西藏2NaN
陕西800NaN
甘肃7241NaN
青海9NaN
宁夏166NaN
新疆0NaN
内蒙古森工8NaN
吉林长白山森工63NaN
龙江森工16NaN
大兴安岭63NaN
新疆兵团18NaN
undefined78413NaN
北京119NaN
天津24NaN
河北162NaN
山西40NaN
内蒙古20NaN
辽宁21NaN
吉林23NaN
黑龙江477NaN
上海78NaN
江苏115NaN
浙江95NaN
安徽8NaN
福建484NaN
江西551NaN
山东49NaN
河南10NaN
湖北217NaN
湖南10NaN
广东1967NaN
广西1NaN
海南0NaN
重庆15NaN
四川3319NaN
贵州9NaN
云南62213NaN
西藏2NaN
陕西800NaN
甘肃7241NaN
青海9NaN
宁夏166NaN
新疆0NaN
内蒙古森工8NaN
吉林长白山森工63NaN
龙江森工16NaN
大兴安岭63NaN
新疆兵团18NaN
undefined78413NaN
我也說兩句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